投稿须知
  请注意: 
  1.文章必须是自己写作的文章,是原创。 
  2.必须是本人联系发 ...
传媒透视 首页 >传媒透视 >

娱乐至上中重拾电视传播的教育功能

发布时间:2015-08-05 14:06:00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节目刮起一股强劲舶来风,综艺节目尤甚。从最初默默地模仿,到如今以模仿为宣传噱头,无论是之前充斥荧屏的选秀,还是当下风头正劲的真人秀,中国电视节目在跟风和追逐收视率的路上从来不曾松懈。中国电视节目的狂飙突进中,电视在大众传播中的娱乐功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它试图以此重新拉回那些被互联网带走的青年受众群体。好在,总有一些节目不一样,央视《开讲啦》立足频道定位,以榜样教育的意义,引起了青年人的关注。
  《开讲啦》讲什么
  据《开讲啦》官方微博的资料介绍,这档节目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
  唯众传媒是在制播分离大背景下成立的一家民营传媒机构。据其官方网站的资料介绍,除了《开讲啦》,它还研发、制作了《波士堂》、《爱拼才会赢》、《中国职场好榜样》等30余档原创电视和网络节目。这是一家深谙时代主流精神的传媒机构,积极向上、充分发挥时代人物的榜样力量是其中大部分节目的内容基调,《开讲啦》亦是如此。
  《开讲啦》打出的宣传口号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观看节目可知,这档每周六22点在CCTV-1播出的节目,每期邀请一位嘉宾,以舞台为讲台,做一个与自我人生有关的演讲,然后与现场的几位青年代表以及数百位大学生观众互动交流。官方介绍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定位在教育的高度,“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嘉宾与青年现场观众的互动交流则被冠之以“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这样的高度。
  借助央视的频道资源以及“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的重量,《开讲啦》的嘉宾名录便是那些光鲜行业的佼佼者。在《开讲啦》官网的部分嘉宾领域分类中,科技界有刑侦专家李昌珏、物理学家杨振宁、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一张亚勤等,教育界有开创中国英语培训新模式的俞敏洪、徐小平,课程在网络风靡的复旦大学教师陈果等,商界则有格力董明珠、万达王健林、万通冯仑等,体育界则有篮球运动明星科比、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斯诺克选手丁俊晖、网球运动员李娜等,文艺界嘉宾最多,仅出现在官网不完整列表中的便有39位,如秦怡、斯琴高娃、成龙、李连杰、王伟忠、王力宏等。
  在嘉宾的职业分类中,他们的标签又被换成了“科学家”、“作家”、“教师/校长”、“表演艺术家”、“体育明星”、“企业家”等。作为具有社会意义的语言符号,这些标签指向的职业高度和社会地位,足以担当得起当下中国的榜样意义。
  《开讲啦》的励志故事回归最为传统的教室模式。站在讲台上的是已经被社会认可而不需要额外制造噱头博关注的精英,他们头顶光环,却讲述跟常人一样的苦难和挫折遭遇,这种身份和经历的反差会让聆听的青年人产生亲近感,从而更容易营造励志的氛围和效果。譬如,武打演员吴京的《一切不怕从零开始》、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的《人生不是只有第一起跑线》、导演宁浩的《我不愿停在这里》、篮球明星科比的《如果你永不畏惧》等,每一位嘉宾都带着一个与他们如今社会地位有反差的故事,那是他们根据节目要求送给当下青年人的心灵鸡汤。
  值得注意的是,“励志”一度是中国一些电视节目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选秀综艺节目。在这个呼喊梦想的时代,电视节目制作人知道应该给他们的观众制造怎样的故事。但是,由于中国电视节目盲目跟风以及无节制博眼球的诟病已久,在制造梦想方面也往往用力过度,出现相反的效果。譬如选秀节目中,选手往往会被安排讲述一个战胜苦难和挫折的故事和梦想,它们本应该是选手技能之外的加分项或者让人了解选手的背景,却往往超越技能本身而成为主项,于是一些选秀节目就由比技能成为了“比惨状”。“励志”外衣之下,这些节目的格调依然是娱乐至死,消费别人的苦难换来自己的收视率。
  环境监测、联系协调、文化传承、提供娱乐,向来被认为是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将电视媒介的娱乐功能无限放大,而其中的文化传承等功能却相对弱化。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开讲啦》节目中不乏娱乐,却难得以相对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娱乐至死的电视节目生态中,重拾起电视媒介本应担当的教育意义。
  争夺青年受众
  在如今的媒体环境中,青年人是互联网的拥趸,而非晚上八点钟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连续剧开演的忠实观众。但是,当电视节目的收视指标不仅仅是收视率,还有经网络播出之后的点击率时,青年人重新成为一些电视节目争夺的重要受众群体。
  观察中国的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无论是选秀还是真人秀,其受众无疑是中国当下的青年一代。首先,参加选秀的选手多是年轻人,他们心怀梦想,希望通过舞台一搏改变命运,这一点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其次,真人秀节目邀请的嘉宾也多是当下青年人关注的偶像,或者他们的形象和作品承载着青年人的青春记忆,或者因为在网络和新闻中的频繁出镜并具有与青年人相契合的娱乐精神而为人所熟悉。第三,无论是饮料还是护肤品,以及高端汽车品牌,那些在节目中投放广告的产品,其主要销售目标和潜在客户群体,都是更愿意因电视节目亲近品牌并愿意为之消费的青年人。
  《开讲啦》的节目试图在每一个细节上与“青年”这个关键词相契合。除了嘉宾是青年榜样,主持人同样如此,才华横溢又充满活力的撒贝宁本身便中国顶级大学的高材生。舞台布景选择大部头的书籍,营造学习的氛围,这种符号指向的意义是,这档节目是一种知识和经历的分享。节目片头中出现的问号、黑板、课桌、文件夹、椰子树等意象,则指向的是青春、求知和活力。节目开场音乐节奏轻快,源自一首古老的圣诞颂歌,音乐本身便有快乐、希望、舒适这样的寓意,符合青年人健康积极向上的形象。“开讲啦”三个字,更是以板报字体出现,活泼又带着属于青年人的校园记忆。
  《开讲啦》是一档主旋律电视节目。当其他一些电视节目以娱乐八卦、夸张搞怪、包装草根等内容争取青年受众的时候,《开讲啦》将明星偶像置于榜样的位置,通过励志演讲,发挥其应有的榜样力量,以此吸引青年人的关注。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和教育背景,《开讲啦》与他们的这些特点是契合的。
  励志不易,应有创新
  《开讲啦》的核心是针对青年人的励志分享。被邀请至节目的嘉宾,多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公众人物,其中,文艺界明星尤其多。对于一档以青年人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电视节目来说,这样的嘉宾名单是相当有局限性的。
  大众媒介的地位授予功能,往往会给受众造成一个假象,即那个频频在电视或者报纸上伴随着赞扬声露脸的公众人物非常优秀,值得关注。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或许并不是相关领域里的佼佼者,只是被打造出来的“媒体明星”而已。文艺界中频繁在媒体中出现的明星,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经常与媒体打交道,更知道如何通过媒体塑造光鲜形象,然后展示给受众。在人格精神和榜样力量方面,文艺界明星出现分裂的概率相当高。譬如影视演员文章,他曾在《开讲啦》节目中对青年人做过一场题为《越幸运,越努力》的励志演讲,那时候,他还是青年人心中的偶像,他通过媒体展现出来的家庭和事业景象,都足以让人称羡和学习。但是一年之后,这个“榜样”便因为劣迹新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再在媒体上出现。
  在这方面,几乎与《开讲啦》同时开播、平台却是网络的《一席》要更胜一筹。它没有打出“公开课”的口号,也没有贴出“时代”、“聆听”这样带着意义高度的词汇,它只是邀请一些人坐在一起,在一个小剧场似的环境里,听另一个人分享他的经历。相较于带着央视特有的“一本正经”并必须站在一定高度的《开讲啦》,《一席》更随意,氛围也更友好。
  《开讲啦》宣传“聆听思想的声音”,《一席》分享的是知识、观点和信息,并鼓励分享“见解、体验和对未来的想象”,贴出“人文、科技、白日梦”的标签,它的嘉宾是各行各业的梦想践行者。如果说《开讲啦》是青年导师的一场励志奋斗演讲,取自“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一席》则是一场知识的旅行。
  相比较于《开讲啦》,《一席》的嘉宾名单更为丰富。在《一席》布景朴素的讲台上,74岁的冯健男讲述中国老一辈动画人的故事,考古人许宏讲述几代考古人“透物见人”的努力,冯满天手执中阮分享其中文化传承的不易……美学、音乐、科技、手艺等与生命有关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在《一席》的舞台上被分享和传播。
  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在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大学生“最难就业季”新闻的中国,青年一代确实需要励志,迷茫的他们或许能在榜样的影响下不怕跌倒,继续向前。但是,青年人不仅仅需要励志,他们还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知识,从别人的经历中弥补自我知识的缺口。嘉宾名单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多样的《一席》中不乏梦想践行者和励志故事,但是《开讲啦》却鲜有励志之外的新内容,这或许本来就是这档电视节目的定位,抑或是担当青年教育重担之外的一点遗憾。


上一篇:融合媒体形态下的媒体文化考量
下一篇:媒体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版权所有:《青年记者》编辑部    鲁ICP备11011784号-2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青年记者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