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请注意: 
  1.文章必须是自己写作的文章,是原创。 
  2.必须是本人联系发 ...

从“四不”到“二不”:《大公报》的变与常

作者: 刘宪阁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新记《大公报》 中国新闻 社会政治 辛亥革命 特定情境 全面抗战 张季鸾

摘要:基于多年的对社会政治的观察,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在新闻圈里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张季鸾等在新记《大公报》接办之初,即提出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此“四不”原则曾被视为新记公司的立报之本和成功之因,乃至被奉为现代中国新闻传统的重要典范。不过,十多年后,也就是在全面抗战进行到第六个年头的特定情境下,相关表述又有所调整。1945年9月,回顾接办《大公报》以来的十七年,特别是当年发刊辞标举的那四条,胡政之提出:“归纳起来,即是不私不盲而已。”随后在解释社训和同人公约时,他又说:“我们的社训,只有简单的四个字,就是‘不私不盲’。”


上一篇:吴景超:注重实证,论必有据
下一篇:“一条”的中产哲学

版权所有:《青年记者》编辑部    鲁ICP备11011784号-2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青年记者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