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须知
  请注意: 
  1.文章必须是自己写作的文章,是原创。 
  2.必须是本人联系发 ...
传媒透视 首页 >传媒透视 >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广播的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15-01-20 17:08:00
    从目前媒体环境的发展状况分析,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媒体发展主要依托的场景。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媒体积极推进与移动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广播媒体也在“移动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推出了众多集成在线直播、点播以及有声读物阅读等功能的移动应用。
  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发展状况
  (一)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热点,全面布局移动互联网
  由于广播媒体在移动性、便捷性上与移动媒体的契合,广播与移动客户端的结合更容易获得用户关注。目前很多广播电台针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开发了客户端,实现了广播节目在线直播、点播回放、点对点互动等功能。北京交通广播推出的“1039交通广播”APP,依托频率资源,整合节目在线直播、一键报路况、微博交流互动、直播聊天互动、违章提示、限行提醒、天气预报、洗车指数等多项功能,具备移动化和社交化特征,同时,各种便民服务将客户端的服务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二)广泛合作,探索内容产品化
  广播等传统媒体已经认识到,内容资源是其与新媒体竞争的最大优势。将广播媒体海量的音频内容产品化,向移动应用平台输出,是广播媒体融入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手段。英国广播公司(BBC)积极探索融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2014年初BBC在著名的图片分享应用客户端Instagram①上推出了“Instafax”功能,通过Instagram分享一段最多15秒的新闻视频,主要用“动态图像+文字”的方式传播移动新闻,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看新闻信息。
  移动互联网下广播媒体所处的传播环境、面临的挑战与优势
  (一)移动互联网下广播媒体所处的传播环境
  1.传播生态的变化
  (1)传播技术的发展变化。新媒体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的革命性变革,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传者和受者的身份以及媒体之间的界限,改变了单向传播模式。新媒体具备了广播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2)媒体市场的深刻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带来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媒体格局。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出现的各种移动新媒体,由于具备信息多元、到达精准、多向互动、高度社交化等特征,迅速成为用户依赖的信息获取渠道。媒体形式的日益丰富,以及用户注意力向新媒体的倾斜,使广播等传统媒体原先在媒体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格局被打破,微博、微信以及各种移动应用逐渐成为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媒体生活中的主要选择。
  2.媒体用户的发展变化
  (1)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新媒体技术模糊了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可以既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概念已经被更强调主动性的“用户”概念取代。对于用户来说,媒体使用更趋向多元化和自主性,因此未来用户体验将是媒体的竞争焦点,媒体也将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
  (2)用户媒体消费行为的变化。用户获取信息越来越多地依赖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用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收听广播节目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收音机,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电脑以及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方式收听广播的用户越来越多。移动应用市场上涌现出的众多集成音频内容的客户端,蜻蜓FM、喜马拉雅电台、窄播、考拉FM等集成音频内容的移动应用迅速获得了用户的青睐。
  (二)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对移动音频应用业务的冲击
  2013年12月,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移动互联网领域迎来又一轮发展浪潮。4G时代的网络速度和宽带都将提升10倍以上,而流量资费也会向越来越便宜的趋势发展。这对网速和流量要求较高的移动视频应用是利好因素。如果4G的流量资费合理,移动视频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众多的移动音频用户会转向移动视频应用。
  2.UGC对广播媒体的冲击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UGC(用户生产内容)在新媒体领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移动音频客户端在功能上不断改进,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将自己制作的内容上传。音频应用喜马拉雅电台选择的就是以UGC为主的策略,“目前喜马拉雅上来自购买和合作的内容占到40%,其余的均来自UGC”。②虽然UGC在品质上跟PGC(专业生产内容)还有一定差距,但PGC高额的版权费会直接提升运营成本,这也是UGC崛起的重要原因。广播媒体在内容生产领域的垄断优势会逐渐被打破。
  3.广播媒体欠缺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能力
  随着网络以及各种终端之间的融合,受众在媒体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信息数据,这些大数据包括受众的行为记录、兴趣喜好等各种资料。通过对“浏览行为+移动终端信息”数据的分析,媒体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用户属性,甚至可以通过与用户直接“一对一”地沟通,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目前广播媒体重点关注的还是通过传统“日记卡”法得到收听数据。在反映听众实际收听内容、收听习惯、收听喜好等的精确性和代表性上,这种收听数据与“浏览行为+移动终端信息”数据存在巨大差距。同时,很多广播媒体的移动应用用户体验不好,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用户数据的全面采集、分析和运用。
  4.盈利模式缺乏,融合成效低于预期
  目前,很多广播媒体与移动新媒体的融合只关注物理融合,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化学融合。由于没有积极推动更深层次的产业融合,盈利模式缺失,因此没有带来预期的实质性利益回报,反而更增加了媒体运作的压力。广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成功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
  (三)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优势
  1.广播媒体与移动互联网具有天然的融合性
  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广播特有的“声音资源”较电视以及平面媒体等有独特之处,在技术传播、即时互动等方面与新媒体有天然的亲近性和融合性,尤其在移动、便捷等方面与移动新媒体更契合。因此,广播与新媒体之间是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音频类移动应用的飞速发展足以印证这一点。
  2.广播媒体在内容生产上拥有明显优势
  与新媒体相比,广播媒体具备众多的采访资源、专业化的新闻采编队伍、长期形成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传播经验等,拥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内容生产优势。同时,广播媒体拥有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审查制度,所有发布内容都要经过高素质人才的筛选、把关。这些都为内容的高质量提供了基础,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3.广播媒体具备牌照等政策资源
  相较于新媒体,广播等传统媒体拥有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的多项牌照资源,具备服务资质,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利用掌握的网络视听、手机音视频集成等服务牌照,搭建了聚合全国广播电台和网络电台等音频资源的“听天下”平台以及集成了全国250多家各省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的“央广视讯”手机视听平台,这些都是广播媒体依靠牌照资源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有益尝试。
  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策略
  (一)找准定位,重点出击
  新媒体行业是一个链条式发展的产业,广播媒体要审视自身优势,确立自己在整个发展链条的定位,创建或者搭载成熟的平台渠道,集中力量,重点出击。广播媒体应充分发挥音频内容生产优势,针对新媒体市场,改变原有的内容生产方式,主动适配不同终端和应用场景,从单纯的内容生产者转变为面向整个媒体市场的内容提供商,充分挖掘内容资源的价值。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就通过与渠道商的融合,实现了内容资源的价值最大化。2007年,BBC推出iPlayer在线播放软件,随即便登陆苹果公司的APP平台。2012年,iPlayer与微软Xbox360游戏机合作,在Xbox Live上推出视听服务,将触角伸向全球最流行的游戏平台。
  (二)转变观念,强化内容服务意识
  未来用户喜爱的媒体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且个性化信息的“把关人”。广播媒体需要改变原有共性的大众传播观念,强化为用户服务的理念,有效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三)利用资源,搭建内容集成平台
  广播媒体在发展新媒体产业时,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容及牌照等资源,致力于搭建完善的内容集成平台,并持续开放平台,实现行业内的资源聚合,由内容生产商向内容集成商和提供商转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展的手机视频业务央广视讯,截至2013年底集成了各省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内容提供商超过250家,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手机视频平台上开办了300多个点播频道,储备节目时长达10万多个小时,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正版手机电视节目版权集成运营平台。
  (四)重视版权,加强内容资源管理和开发
  音视频行业历来都是版权密集型行业,音视频节目内容的版权交易是广播电视行业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国内,视频内容的版权开发已经起步并逐步规范和深入,但音频行业的版权管理及开发刚刚起步。对拥有自主版权的广播媒体来说,提升版权管理意识,是促进内容资源版权开发的关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1年牵头146家广播媒体组建了广播版权合作组织,推动广播媒体加强对节目资源版权的管理和开发,把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动版权多元化经营。未来,随着媒体的升级换代,音频节目的开发针对的不应仅是中文核心期刊传统广播播出的音频节目,更多地应是在版权开发前提下,为用户量身打造定制内容。




上一篇:艾滋病和同性恋可以被公开吗
下一篇:媒介融合的多重逻辑及发展取向

版权所有:《青年记者》编辑部    鲁ICP备11011784号-2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6122号青年记者编辑部